新华社记者袁震宇、唐弢、刘澈中国配资网网站
益智闯关、文艺熏陶、科学探索、体能挑战……这个夏天,浙江各级党群服务中心精心策划暑期系列活动,推出内容丰富、形式多样的活动“菜单”,办起了群众家门口的暑托班,缓解了很多家庭暑期无人照护孩子的焦虑。
党群服务中心“化身”暑托夏令营
“大家看,我们把维生素B2的片剂研磨成粉末,倒入装满水的量杯中,水在灯光的照射下闪烁出了梦幻的荧光,就像下了一场流星雨……”走进杭州市拱墅区康桥街道吴家墩社区快递小哥党群之家,一堂别开生面的科学实验课瞬间点燃了在场十几名孩子求知的热情。
这些孩子都是当地快递小哥的子女。“他们父母很多早上五六点就出门了,晚上八九点才回来,暑假让孩子一个人在家既孤单,又不放心。”康桥街道党工委委员陈莉说,“为此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办起了‘杭小蜂’夏令营,在提供基本托管服务的同时,还设置了丰富多彩的特色课程和外出研学活动。”
这个夏天,为解决孩子暑期“看护难”问题,浙江各地的党群服务中心积极汇集各方资源,化身 “暑期大本营”,精心设计各具特色的公益暑托班和成长营。
在海岛地区,为了给渔民子女打造一个集知识性、趣味性、互动性于一体的暑期成长乐园,舟山市普陀区东靖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定制了“航海主题”的暑期托管服务,邀请党员教师、大学生志愿者组成“航海导师团”,设置了安全教育、船舶科普、海岛研学等主题活动,还让一些出海归来的家长轮流担任助教,分享航海故事。
“我们一出海就是好几周,最担心的就是孩子在家没人照顾。现在孩子能上公益暑托班,不仅解决了我们家长的照顾难题,孩子还能学到新知识,认识新伙伴,现在他每天都特别期待来上课。”渔民王先生说。
专业服务集成供给惠及更多群众
从红色教育、非遗传承,到作业辅导、特色研学……党群服务中心成为孩子暑期生活“新晋宝藏地”的背后助力,是浙江探索的党群服务中心专业化服务集成供给改革。
党建引领,协调各方,党群服务中心主动链接分散在各条线各部门的优质资源,进行整合后下沉投放到基层,让专业服务惠及更多群众,发挥更大效益。
“过去社区单打独斗,难以吸纳优质社会资源。”杭州市上城区彭埠街道党建群团办公室主任范亦婧说,“如今彭埠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与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合作,设立教学点,社区直接成为优质教学资源的接收方,惠及辖区儿童近千人。”
“以前送孩子上青少年宫,要开车20多分钟,距离远不方便,现在在家门口的党群服务中心就能学。这个暑假,我给女儿报了绘画课,一两周下来,她的画画水平提高得很快。”家住彭埠街道的家长周女士说。
如今,通过公益创投、社会众筹、购买服务等途径,浙江各级党群服务中心正引育集聚越来越多的热心党员群众、社区能人达人、专业社会组织等力量,把更多小微服务项目带到群众身边,成为打通基本公共服务优质共享“最后一公里”的重要支点。
协同共建凝聚服务群众强大合力
今年是嘉兴海宁市硖石街道西山社区开办“爱心教室”的第15个年头,这所特别的暑期学堂,接收的基本是暑期家人无暇照顾的“小候鸟”。2010年至今,已经累计服务新居民子女4800多人次。
来到教室,西山社区党委副书记邓铌递给记者一张课程表:暑假作业辅导、手工创作课、趣味历史课、心理课、户外拓展……从7月初开办到8月底结业,近两个月的课程安排得满满当当。“还有很多社会机构主动‘送课’上门,我们都快排不过来了。”邓铌说。
“早期的‘爱心教室’设在社区一间50多平方米的活动室里,由社区工作人员兼职照看孩子。”西山社区党委书记金美凤说,“如今,随着各地义工、大学生志愿者的加入,‘爱心教室’已不限于单一的看管,还增加了许多课本外的知识与实践。”
在金美凤看来,浙江的党群服务正从“政府单向供给”向“社会多元参与”转型。“在‘爱心教室’的运营中,我们发挥‘爱心联盟’等枢纽型社会组织功能,整合社会组织、企业、志愿者等服务资源,把群众需求和社区服务匹配起来,以项目化方式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。”
“办好暑托班中国配资网网站,只是党群服务中心的一个服务场景。现在,从养老照料、文娱休闲,到共富工坊、青年夜校,越来越多群众所需所盼的服务项目在党群服务中心落地。”浙江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,这些服务项目突出公益性、互助性、普惠性,与市场化服务错位互补,满足居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服务需求。
联华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